本文摘要:自1983年建县以来,彭阳县把生态建设扛在肩上,立下愚公移山志,一代接着一代干,植树造林、治山改水,以汗水浇灌草木,用双手抚平沟壑,把绿色发展铭刻在广袤大地上。
自1983年建县以来,彭阳县把生态建设扛在肩上,立下愚公移山志,一代接着一代干,植树造林、治山改水,以汗水浇灌草木,用双手抚平沟壑,把绿色发展铭刻在广袤大地上。37年栉风沐雨,彭阳县干部群众矢志不渝绘制生态画卷。全县林木覆盖率从建县之初的3%增加到28.5%,累计治理小流域134条178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76.3%,每年减少680万吨泥沙流入黄河;农村供水管网覆盖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解决了22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37年砥砺前行,彭阳县把生态立县摆在案头,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改土治水、治贫致富,以绿色渲染荒山、用植被覆盖秃岭,将生态文明镶嵌在蓝天碧水间。
累计投入劳动力超过340万人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综合治理,修梯田、固坝库、治污染……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成绩的背后是几代人的心血结晶,是无数干部群众的坚守。如今的彭阳,生态已成为一张亮丽名片。如画美景入眼来制定富民策山水林田织彩裳入夏的彭阳山峦叠嶂、草木苍翠,沿着青彭公路一路向东,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哨兵一样排列在宽阔笔直的道路两旁,油绿闪亮的枝叶交错着将光线遮挡。古城镇高庄村裴用铎和妻子来到路边树荫下,等待乡村公交车。
“村庄建在树丛里,人像住在森林里,出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树木、花草。”裴用铎说,现在村里没有一块“白地”,到处绿油油的。1983年建县之初,彭阳生态十分脆弱,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山是和尚头,缺水如缺油,风吹黄土走,大雨满山流。
”这是当时彭阳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彭阳县历届县委、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脆弱是贫困的根源所在,始终不渝把解决生态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役,将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去提升,全县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在长期探索中铸就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
抢抓国家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历史机遇,全面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一代接着一代干,治理荒山、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其间,彭阳县精准推进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探索创立了“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造林整地技术规程,科学制定“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立体治理模式。
“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综合治理,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相配套,乔灌草种植相结合,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初步取得了生态良好、产业蓬勃、山绿民富的成效。”彭阳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坚持不懈的付出,终于获得丰厚回报。彭阳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彭阳经验”被列为全国人大1798号建议案,在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推广。
治理后的茹河岸边变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治水护命脉水清岸绿入眼来“之前的茹河只有一条道,两岸土崖伤痕累累,河道里零星几棵树半死不活,附近居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现象突出。”王爱琴家住茹河畔的彭阳县栖宁苑,在河边生活了30多年,记忆中的茹河让人痛心。茹河是彭阳县流域水量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1497平方公里,涉及王洼镇、交岔乡、草庙乡、孟塬乡等7个乡镇89个行政村,滋养着17.23万人。2016年8月,彭阳县启动实施美丽茹河治理项目,投资近4亿元保护茹河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
“工程分三期实施,共建污水处理站13座,人工湿地4处,铺设污水管道38公里。”彭阳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截污纳管、控制面源、生态修复、五水共治等综合治理,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茹河出境沟圈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从脏乱差到景观水道,茹河实现华丽转身。如今,河道两岸绿荫葱葱,花草树木修剪成各种造型,健身器材沿步行道安装,成为当地居民休憩、健身、娱乐场所。
“以前走3公里感觉特别累,现在走10公里还觉得精神十足。”王爱琴每天通过微信呼朋唤友,相邀到河边赏景观花,散步健身。茹河流域水环境的改善,带动流域草畜、中药材、红梅杏、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推动流域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
茹河流域形成彭阳县水环境生态带、风景园林带和产业经济带,茹河水利风景区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茹河治理仅仅是彭阳县水土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绿荫丛中步道深彭阳县辖4镇8乡156个行政村25万多人,土地总面积2530多平方公里,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沟壑纵横,群众居住分散,多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水资源总量为8920万立方米,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建县以来,彭阳县不断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思路,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把每条小流域既作为一个完整的水土治理单元,又作为一个经济开发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彭阳县累计改造、新建长城塬、孟塬等节水灌溉工程22处,发展灌溉面积13万多亩;治理茹河、红河等中小河流117公里,砌护岸坡78公里,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接续水土综合治理的同时,彭阳县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工程、防洪工程、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项目。
建成了以“中南部城乡饮水彭阳北部、中部、南部连通工程”为骨架,覆盖全县城乡的供水管网体系,探索出了一条“互联网+人饮”建设管理新路径。彭阳县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水质达标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9.8%,供水保证率达96%。城乡居民饮水实现“同源、同质、同网、同价”,农村人口率先享受到了城乡一体化饮水均等化服务。自来水接入农家院,不仅解决了人饮问题,同时促进了畜牧养殖、庭院经济等富民产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彭阳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河道溪流清澈见底厚植生命色绿遍山塬果满川彭阳县一棵树一棵树种出了漫山遍野的绿,历经岁月洗礼,生命的底色愈发浓烈深厚。
“沟道里植被密得透不出一丝风,高大的树木把沟填平了,茂密的草丛把人能淹没。”新集乡周庄村村主任王华说,没有植树造林前,遇大雨便发生山洪,如今周庄村8000多亩林地和草地,稳住了泥土固住了水,不论降雨多少,溪流始终清澈。
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把流域建设和生态移民、“大花园、大果园”建设相结合,形成了“以水定产、保障口粮、保持水土、培育经济支柱产业、开发现代农业”的治理模式,推进流域建设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经过37年的苦干实干,彭阳县累计治理小流域134条178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76.3%;“88542”工程整地可绕地球赤道3.5圈,被誉为“中国生态长城”。包括退耕地造林77万亩在内,彭阳县林地面积达到203.87万亩,森林面积108.3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28.5%。
“通过植树造林,杜绝了水土流失,配套的生产道路再也不担心被洪水冲毁。”新集乡副乡长海力立感慨,生态改善促进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生活质量随之提高。为了确保多年治理成果稳固发展,彭阳县严格落实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管理相关制度,严管资金使用,采取留白补植、乔灌间作、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协调搭配、彩叶树点缀增色等造林模式,实行规范化栽植播种,精细化抚育管理,提高造林绿化档次。
近4年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建成了孙阳、马掌和尚台等5000亩以上生态治理标准化示范区。通过抓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将建档立卡贫困户选聘为造林队员、生态护林员和捕鼠技术员,有效实现了护林和脱贫双赢目标。近年来,彭阳县持续念好草木经,做大“绿色银行”,通过发展经果林,进一步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引导退耕农户发展林下经济。
先后打造千亩以上特色经济林示范园10个,培育庭院经济林大户200余户。发展林下养鸡、养蜂及种植中药材,总产值1亿多元。2019年,彭阳县采取少量引种、多点试验、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方式,积极发展以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花椒、大果榛子、大果山楂、油用牡丹、金银草等为主的“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的“四个一”林草产业,累计引进试种新品种147种3475亩,示范推广适宜品种40种48万多亩,打造示范园20个、示范点30个,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100元。通过推行“绿色+”发展模式,加出风景、加出产业、加出财富、加出民生福祉。
2019年底,彭阳县林业总产值5亿元,形成了百万亩桃杏花海、百万亩旱作梯田、百条生态示范流域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梯田花海、魅力彭阳”成为4月的网红,吸引游客近7万人次,旅游收入2100万元,生态彭阳成为宁夏旅游的名片之一。截至目前,彭阳县累计发展以杏子、苹果、核桃、花椒为主的特色经济林53.2万亩,其中以红梅杏、苹果为主的庭院经济林达到10万亩,正常年份经济林产值达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
美丽茹河焕发出迷人的魅力造大地指纹万倾旱地变沃野行走在彭阳县,梯田层层环绕,犹如“巨人指纹”从山顶向山沟蔓延。上世纪80年代末,彭阳县开展基本农田建设,采用人挖、车拉的方式展开农田大会战,把陡坡地变成了可蓄水的平地。接着,一个村挨着一个村开展机修农田,把低标准农田改良为高标准农田。
“土地没有修整前,种植小秋杂粮、冬小麦,勉强够维持温饱。”周庄村双泉组村民陶秀玲在玉米地里忙碌着,自种上机修梯田后,玉米亩产超过800公斤。2019年,彭阳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补齐农业短板,夯实农业基础,巩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截至目前,彭阳县农田道路通达率100%,清理村庄及道路两旁沟渠及河道1500多条,清扫村组道路650多条3000公里,清理村庄建筑垃圾和堆积的柴草杂物、塑料袋等生活垃圾1.8万吨,回收农田农用残膜4200吨,有效治理了农田环境污染。为了保护耕地并提高耕地质量,彭阳县出台了《彭阳县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彭阳县2019年有机肥应用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建立有机肥应用示范区,集成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片,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彭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9年,彭阳县优质粮食种植面积72万多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通过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和绿色生产模式,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0%,新技术应用率达95%以上。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步伐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彭阳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通过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与修复行动,农用残膜回收率达90%,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8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6.5%以上,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如今,彭阳的荒山秃岭在激情奋斗中变成了绿水青山,又成为造福一方的金山银山,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巨变,改写了这里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历史。(记者剡文鑫)。
本文来源:Welcome永盈彩票-www.taotaosou.net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